俗话说: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。
在日常,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,大人的习惯也就最易被孩子模仿。
不少爸爸妈妈会感觉孩子还小,我的行为对孩子来讲没那样要紧吧,毕竟她长大了就忘了。
但事实证明,孩子不只会记住爸爸妈妈的一些不好行为,甚至不自觉的还会去模仿。
所以大家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:
一个谦虚有礼的爸爸,他的孩子也是心平气和,文质斌斌的;
而一个脾气暴躁的爸爸,他的孩子也常常会因小事而动怒,跟小朋友们相处更不是那样和谐。
《人民日报》就曾刊登了一组图,描述的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父母的12个不好的习惯,其中包含:
1.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
2.没礼貌
3.携带孩子看电脑/看成人节目
4.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其他人比较
5.过于爱惜孩子
6.当着孩子,宣泄你的各种不满
7.撒谎
8.做事拖拉,没时间观
9.不守交通规则
10.当众批评孩子
11.不喜欢运动……
12.脾气大,随时发
教育专家王人平的微博上有一段话:
“你的今天,就是孩子的明天,你今天对孩子喊,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;
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,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;
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其他人出色,就别怪他明天怨你没势力;
你一个人界限不清,就别怪他不负责任。”
孩子的不少行为都是模仿父母而来的。
之前,有好友很烦恼地和我说:
“我家孩子才4岁,目前玩手机上瘾了,不给就哭闹,真不了解该如何解决”。
我听完她的描述,反问了一句,是否你们夫妻喜欢在他面前玩手机?或者在孩子小时候贪图省事,动不动就把手机丢给孩子,只求不哭闹。
她说:“没错,孩子他爸喜欢打游戏,常常下了班就开始玩,孩子有时好奇也会跟在旁边看着,但他那样小,应该也看不明白,就是看个热闹。”
孩子是不懂,但因为孩子天生好奇,爸爸妈妈在父母时间低头看手机,孩子也渐渐对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。
第二,孩子开始效仿爸爸妈妈的做法,也会跟你抢手机玩。
最后的结果就是,孩子越玩越上瘾,最后爸爸妈妈为孩子玩手机而烦恼不已。
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曾在同意《面对面》采访时,说到初为人母、继续成长时说过如此一句话:
“你期望孩子成为何样的人,非常简单,你一个人先成为何样的人。”
假如爸爸妈妈没做好榜样,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都会大优惠扣。
所以,大家常常说“熊孩子”的背后多半都有一对“熊爸爸妈妈”。
在高铁上,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,女生由于不满后座的孩子踢座椅,与孩子的爸爸妈妈发生冲突。
夫妻两个联手殴打女生,对女生破口大骂,甚至还恶毒地诅咒女生:
“将来生小孩是残疾,耳聋眼瞎还不会动弹。”
据目击者称,当时,这对夫妻携带两个孩子和一位老人乘车,其中一个孩子多次踢自己座位前面的座椅,这让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女生十分不满,她于是站起来让这个孩子不要再踢了。
孩子被训斥了一句,哭着就去找父母告状,而孩子的父母则不问是非黑白地与女生吵了起来。
乘客纷纷劝说“能否给孩子做个榜样?”
有如此的爸爸妈妈,熊孩子在公共场所不了解收敛,并且恶意告状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一说起教育,做爸爸妈妈的大都会想到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照顾好。
甚至有的母亲每天从不吝惜我们的时间,上网找寻所谓每个年龄段的食谱,把孩子的餐桌搞得可以和米其林三星媲美。
平时更是每天各种呵护关心:
“有没认真学习?”“看书了吗?”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
然而,孩子基本就只不过嗯一声,考完试之后依旧会拿回来一张并不叫你认可的成绩单。
孩子稍微不听话点的,或许会大吼:
你要我好好学习,为何你没认真工作?
你需要我课外上辅导班,为何你从不在上班以外充电?
你需要我博览群书,为何你每天只能打牌、看电视、玩手机?
结果,最好的孩子永远都是其他人家的。
最好的家庭教育,是成为孩子的榜样。
有人说:“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念书啊,我给他买了那样多书,翻两页就扔一边了。”
怎么样让孩子爱上阅读?其实也非常简单。
郑渊洁也曾在《陪你念书》栏目中告诉父母:
“假如你想让孩子喜欢阅读,办法非常简单。
你仅需天天装模作样看书半小时,叫你的孩子看见。
那样一星期后,孩子一定会主动来找你要书看。”
大家常听父母抱怨孩子叛逆、不喜欢念书、不上进,而这类可能都是跟孩子从小的长环境有关。
你天天手机不离手,看到书就皱眉头,孩子将来也非常难对书产生兴趣;
你天天抱怨生活抱怨工作,孩子也困难对生活充满热情;
你天天脏话不断,面对其他人充满冷漠,孩子将来也非常难有教养有礼貌。
所以当宝贝表现出令你不认可的行为时,别着急批评孩子,而是要检讨自己,从自己找问题,然后想方法和孩子一块努力改进。如此,比起大吼大叫、苦口婆心,会有用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