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想把孩子教育得更好,为孩子做了很多事,但这类并非孩子喜欢的。尤其是假期,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一块的时间多了,交流多了,建议也多了,归根结底还是交流方法的问题。
“大家要如何做?”父母都如此问。汇总了三种具备共性的家庭交流方法,帮助父母解决一些家庭教育问题。
用约定方法培养孩子好习惯
【案例】陶子是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,下半年将要进入小学学习。母亲陈女性一直为儿子的吃饭、着装这类琐碎事操心。但陈女性感觉孩子坐不住,在凳子上坐不到半小时,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。她开始还是耐心跟孩子解说,日子长了,失去了那份耐心,忍不住呵斥孩子。陈女性说,目前自己起高腔的频率越高,孩子越“油盐不进”。
【想办法】对于婴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孩子,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,赏识和鼓励要比责备和批评有成效。专家建议,在假期和孩子商量一同拟定假期学习生活表,将天天的生活学习安排一一写在表中,爸爸妈妈根据约定天天评价孩子的表现,予以加分和扣分,根据肯定的分值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。
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
【案例】小俊读初中,平常住校,放假才回家。在家时,相依为命的母亲非常高兴,问得多、聊得多,但在小俊看来,也是管得多。有一天,小俊的朋友到家里,告诉母亲说要补课。母亲起初信以为真,后来通过多方打听,才了解两人是筹备外出玩通宵网络游戏。这件事让母亲很伤心,她和小俊进行了一次长谈,讲述自己作为单亲母亲抚养孩子的不容易,讲述自己对于小俊将来的期望。有了这次交谈,母子都领会到打商量解决问题带来的交流便利。
【想办法】遇见有的问题,爸爸妈妈可以直接将我们的情绪、感受告诉孩子,让孩子了解我们的看法和态度。这种平等的情感交流,会让孩子感觉爸爸妈妈并不是高高在上,而是我们的朋友。
给孩子发表建议的机会
【案例】佳佳读二年级,父亲在放假前为她报了个英语培训机构。父亲的做法,并没和母亲达成一致,有一天,两人因此发生争吵。母亲觉得,孩子在假期就应该休息,什么培训机构都不要上。看着争吵的爸爸妈妈,佳佳将真实想法藏在心里,直到在和心理专家交谈时才透露,她其实想学的培训机构是跆拳道班,但在爸爸妈妈面前不敢讲出来。
【想办法】初中生不了解什么是喜欢,小学生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,易红雨老师称,这是现在中小学生常见存在的问题。究其缘由,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这个问题上,太多地用我们的主观选择替代孩子的内心想法。孩子根据爸爸妈妈的意志行动,致使自己意向不明、兴趣喜好极少,情绪遭到紧急压抑的孩子会选择虚拟空间宣泄重压,满足我们的喜好。建议父母在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时,给予孩子发表建议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