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大闺女,这个词语在古时候中国文化中流传甚广,它常常用来形容年轻的未嫁女子,特别是那些具备纯洁美貌的少女。可能有不少人会有如此的疑问,为什么是“黄花大闺女”,却不是“红花”、“紫花”大闺女呢?
黄花大闺女是指的意思是?
所谓“黄花大闺女”,指的是年龄大约在16岁至20岁尚没出嫁的女生。
含义:
所谓黄花闺女,是指还没有婚嫁的女生。从另一种意义上,也就是处女。“黄花闺女”这种称谓在国内十分风靡。现在,性观念变化,因而应该特指没婚配无性历程的女子。
黄花闺女,即指“处女”。古时候未婚女子梳妆时喜欢“贴黄花”,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、两颊画成花纹,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,或用黄色花瓣装饰。
典故:
传闻南北朝时期,宋武帝刘裕有一个女儿名为寿阳公主,她生得美若天仙,也是个极爱美的女子。有一天下午,寿阳公主在宫中散步,与宫女们一块游玩,玩累了就在宫殿的躺椅上睡着了。当时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,微风吹来,片片梅花飘落,恰巧有几片梅花就落在寿阳公主的额头上,留下了斑驳的梅花印记。寿阳公主本就长得十分漂亮,被梅花一衬,更显妩媚,引得宫女们连连惊叹她的美貌。
从此将来,爱美的寿阳公主每天梳妆打扮时常常喜欢将梅花贴在额前,这种妆容后来被叫做“梅花妆”。当然,那个年代也和目前一样,大家也会追随时髦,特别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们,看到寿阳公主这样新潮又好看的妆容,都纷纷效仿。
但梅花是季节性花,不可能随时都有,所以当梅花季过去后,小姐们会用一种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作为替代品,用来画“梅花妆”。这种粉料被叫做“花黄”或“额花”。《木兰辞》中也有诗句曰:“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”。
在当时“梅花妆”可谓是美妆界的顶流,无论是官宦贵族级的大小姐,还是一般人家的女儿,就连青楼风月场合工作的女子都会贴花黄,这种原本是女人的狂欢,但日渐地却变成了束缚女人的又一种方法,大家规定只有未出阁的妙龄少女才能贴花黄,已婚女人要盘发,妆容也要有所改变,所以不可以再用花黄。由此大家就用黄花闺女来代指未出阁的女子。
为何叫“黄花”?
一方面表示少女还没结婚,其次也表示少女心灵纯洁、品性贞洁。后来,这一使用方法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,久而久之,“黄花闺女”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。
同时,“黄花”在古时候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,因此,大家在闺女前面加“黄花”,不只表示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,而且说明这个女孩品德高尚,心灵纯洁,情操贞节。
因为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,加之使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出阁的女子,慢慢地,“黄花闺女”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。所以“黄花闺女”中的“黄花”指的就是菊花。